本中心采取校政、校校、校所、校企等联合协同方式,整合多方资源,打破部门、区域、学科界限。由凯里学院牵头,联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(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)、贵州民族大学(贵州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基地)、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(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技术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)及贵州青蓝紫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核心单位组建而成。另外还与吉首大学、广西民族大学,黔东南州民委、州教育局、州民研所、州非遗保护中心等单位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。各参与单位组建成的协同创新体,不仅集聚了丰富的教学、科研和产业资源,而且为民族文化的挖掘、保护、传承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,受到社会高度关注。以此建立的协同创新中心可以充分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、相互协作最优化、协同创新利益最大化的发展目标。本协同创新体中心的具体分工见下表。
协同创新体组建核心单位及分工
类别 |
单位名称 |
实施主体 |
具体分工 |
牵 头 单 位 |
凯里学院 |
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|
全面负责“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”的申报、组建、中心机制的建立、经费管理、运行管理、项目研发、执行情况的进展及总结汇报等工作。 |
参 与 单 位 |
黔东南州人民政府 |
相关职能部门 |
负责文化传承人才招生政策的出台、咨询,负责文化传承人才培养资金的划拨,并监督和指导人才培养计划实施、协调与地方各部门的联系等工作。 |
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|
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|
负责学术支持和苗族侗族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的研发,参与项目规划、学术论证与实践指导。 |
贵州民族大学 |
贵州省少数民族文化人才培养基地 |
负责指导苗族侗族文化传承人才培训计划实施,提供学术指导,参与教师培训、教学培养计划制定和教学实践、研究生培养等工作。 |
贵州青蓝紫文化投资有限公司 |
贵州青蓝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|
负责苗族侗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与项目投资,产品包装与市场营销,提供苗族侗族文化教学实习和实训基地。 |